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又要到了

這是台灣漢人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

剛好今年入手這本「雞籠中元祭」打算跟巧巧好好介紹一下

那就開始囉~

 

P_20200828_151802_vHDR_Auto.jpg

鷄籠中元祭,或逕稱為「基隆中元祭」,是每年農曆七月台灣北部的基隆地區舉辦的中元法會,為台灣重要民俗祭典,並名列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十二大地方慶節」之一。其以中元節為核心,涵蓋相關民間宗教儀式與官方、民間的週邊藝文活動。大體上從農曆七月一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歷經十二日主普壇開燈放彩,十三日迎斗燈遶境祈福,十四日放水燈遊行、海濱放水燈頭以及十五日公私普渡跳鍾馗,八月一日的關龕門等,祭典活動時間長達一個月。於2008年1月29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為「國家文化資產」之國定重要民俗。 (以上資料複製自維基百科)

 

被核定為「台灣十二大地方慶節」之一的雞籠中元祭來頭可真不小呢~

 

 

P_20200828_151848_vHDR_Auto.jpg

一打開封面

對中元祭認識不深的我一直在疑惑這些到底是......?

還好維基百科再次拯救了金魚腦媽媽

 

維基百科:

中元節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其宗教祭典卻涵蓋整個農曆七月。其發源本來自道教地官大帝誕辰,於農曆七月釋放地獄鬼魂的傳說。又結合佛教目連救母故事而衍生的「盂蘭盆會」。長期以來係已揉合佛教道教的各種儀式,為超度無主孤魂,台灣俗稱「拜好兄弟」的節日。

而台灣本為移民社會,開拓過程中,許多人死於船難、瘟疫、械鬥等,凡死於非命而又無妥善安葬者,常被認為將化身「厲鬼」。因漢人社會特別重視血緣傳承、宗族延續,沒有後嗣的「羅漢腳」,死後無人祭拜則被視為無主孤魂。為安撫這些厲鬼與孤魂,台灣隨處可見有應公萬應公大眾爺金斗公百姓公萬善爺大塚公水流媽陰廟信仰。

 

 

P_20200828_151934_vHDR_Auto.jpg

再拉開一點

這是繪者想像中的鬼門

 

 

P_20200828_152040_vHDR_Auto.jpg

基隆,舊名雞籠

這裡發生過許多戰爭、船難和械鬥

 

維基百科有說:

基隆中元祭起源於清代福建漳州人先入墾基隆,主要分布在基隆港口附近,獅球嶺以北之地。泉州安溪人則分布於獅球嶺以南,暖暖一帶的河谷與山地。雙方因籍貫各異,常因商業、 土地、耕種、習俗、信仰等事摩擦,衍生漳泉械鬥,死傷慘烈,對立情勢緊張,甚至遷怒彼此所信仰的鄉土神,有「尪公不過獅球嶺」、「尪公沒頭殼,聖公沒手骨」的俗諺。除了祖籍之外,由宜蘭傳入的北管音樂團體也因分為西皮及福祿,西皮以為稱號供奉田都元帥,福祿以為號供奉西秦王爺,除一般拼陣外也發生集體械鬥情形,以致今日兩者以旭川河為其分界處。

 

 

P_20200828_152104_vHDR_Auto.jpg

故事是從小明的暑假作業開始的

 

小明:師傅,水燈頭為什麼要做成房子的樣子?

師傅:房子代表「家」,放水燈是通知水中的好兄弟,回來接受普渡。

 

 

P_20200828_152140_vHDR_Auto.jpg

小明:公大老到了。

廟公:廟的名字是老大公不是公大老,民間都說「死者為大」,為了表示尊敬,所以就叫老大公!

 

維基百科:

1851年(咸豐元年)八月,漳泉衝突不斷發生,至1853年,雙方在魴頂(今南榮公墓)發生大規模械鬥,雙方死傷百餘人;因挑釁而將再次械鬥時,有漳籍、泉籍雙方大老、頭人出面調解,藉以平息械鬥,將雙方死難骸骨稱為「老大公」,合葬祭祀,廟名「老大公廟」。協商以字姓輪值主普,以宗親血緣取代祖籍地域觀念,融合漳泉,輪流舉辦中元超渡、普施孤魂幽靈。以比賽陣頭來代替械鬥打破頭,以求達到社會和諧,共存共榮的大同世界。1855年(咸豐五年),基隆中元祭開始舉辦,至今已有一百六十餘年。

 

 

P_20200828_152159_vHDR_Auto.jpg

七月一日午時龕門開

好兄弟要來陽間作客啦

 

小明:為什麼沒有好姊妹?

廟公:兄是大、弟是小,好兄弟也包括好姊妹啦!

 

 

P_20200828_152213_vHDR_Auto.jpg

普渡前豎起青竹竿

竿上懸掛燈籠,燈籠下垂著招魂幡,稱為燈篙,用來招引陸上的好兄弟

 

這個我真的不知道

只知道要放水燈......

 

 

P_20200828_152230_vHDR_Auto.jpg

雞籠中元祭最吸引的我的就是這個部份了

「雞籠的中元祭由十五個姓氏輪流主辦」

在主普壇上會有當年主辦的姓氏

感覺是不是超級盛大的!

 

維基百科:

自咸豐年間開始,即由基隆十一姓氏宗親輪流主普,稱為「十一字姓」。傳說經由抽籤決定的順序,稱為「張頭許尾」。

1947年(民國36年)起,基隆字姓宗親會正式加入基隆市「聯姓會」。1952年(民國41年),基隆市聯姓會第一次參加鷄籠中元祭活動。1954年(民國43年),基隆市聯姓會首次輪值主普(當時由 姓主辦)。然而基隆 等字姓宗親組成的「聯姓會」,於1954年(民國43年)要求加入輪流主普,共十二單位輪值。

1981年(民國70年),李姓、郭姓、黃姓脫離基隆市聯姓會組織,單獨參加每年的鷄籠中元祭活動。

因臺灣人以「黃尾」之稱覺得不吉,經協調後,改成今日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藍韓、賴、許、聯姓會、李、黃、郭等「十五字姓」主普。

 

 

P_20200828_152246_vHDR_Auto.jpg

P_20200828_152302_vHDR_Auto.jpg

七月十四

水燈頭會先在市區遊行

看看大家做的水燈

途中還會有其他的熱鬧可以看

 

 

P_20200828_152319_vHDR_Auto.jpg

P_20200828_152334_vHDR_Auto.jpg

最後集合到八斗子望海巷海邊

祭拜過後

在水燈頭裡面放滿更衣、冥紙

抬到岸邊點燃之後,放入水中

 

水燈頭漂愈遠、燒愈旺

表示運勢愈好哦~

 

 

P_20200828_152354_vHDR_Auto.jpg

P_20200828_152413_vHDR_Auto.jpg

P_20200828_152427_vHDR_Auto.jpg

P_20200828_152445_vHDR_Auto.jpg

七月十五

普渡法會要開始了

 

有各式的祭品、紙紮屋、盥洗用具

還有負責維持秩序的紙糊大士爺

在中正區的法國公墓

甚至還有替戰爭中死亡的法國軍人準備紅酒、法國麵包跟紙糊的法國船

 

另外

還會準備麻油雞酒

是特地為難產過世的婦人所準備的

 

 

P_20200828_152503_vHDR_Auto.jpg

中元祭結束後

會有「跳鍾馗送孤」的儀式

鍾馗警告前來接受普渡的好兄弟

必須按時回陰間,不能滯留在陽間

 

 

P_20200828_152518_vHDR_Auto.jpg

一般中元祭都在農曆七月最後一天關鬼門

慈悲的老大公廟會特別延至農曆八月一日午後

 

 

 

P_20200828_152619_vHDR_Auto.jpg

書末有完整的介紹雞籠中元祭源流以及主要祭典

中元節的習俗源自於古代的「厲祭」(祭祀厲鬼)、民間「施幽」(施食幽魂)的禮儀、道教的「中元節」(祈求赦罪)、以及佛教的「盂蘭盆會」(超度祖先)

 

 

我想

這些源自於漢人的禮俗祭祀文化也是形塑成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沒有哪個就是對的,或哪個就一定是錯的

我希望可以讓孩子多理解不同的文化

也希望台灣原民的文化可以一起好好的保存下來(如果之後有找到相關的繪本可以分享是再好不過了)

就像漳泉不再相鬥

大家都是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都是台灣人

 

 

最後是總結

繪本內容相當完整,但偏向知識型教育繪本

一般年幼孩子可能還不太適合閱讀或共讀

私心認為適合年紀在國小以上的孩子

 

巧巧一向不喜"恐怖可怕"的故事

所以這本就暫時沒有巧巧唸故事囉

或許等她再大一點

能夠理解背後的文化意義時就有機會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巧遇一家人 的頭像
    巧遇一家人

    巧遇一家人

    巧遇一家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